董懷國
24年前,一個“相約瀏陽河”人才引進計劃將益陽的大學畢業生孫小青召喚到瀏陽;24年后,孫小青的學生用一場煙花秀為這位一直扎根山村教育的老師送上教師節的祝福。歲月流逝,情懷卻點點積淀;青春不再,師道卻熠熠生輝。
難為了許許多多的孩子們,他們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目睹了老師的辛勤付出,體會到了老師的殷切關懷,稚嫩的表達卻不能傳遞心底對老師所有的愛。尤其是在那個專屬于老師的節日,他們費盡了心思,也未必能給老師找到一件合適的禮物。孫小青24年前的學生來看望他,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唯有銘記,才能致敬恩師逝去的青春。
不錯,青春是最可寶貴的。一名年輕人剛剛從大學校園走出來,就登上了講臺,面對一張張比他更加年輕的臉,開始傳道授業解惑,往往一晃十多年過去了,或者幾十年過去了,甚至一輩子過去了。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的人是拒絕了這樣那樣的誘惑,放棄了比這個平凡的教學崗位更好的機會。這是用最寶貴的青春,實現了對初心、對事業的堅守。
那么,這樣的老師,他們會淡看榮譽,會不在乎錢物,什么才是他們最看重的?他們看重自己的學生學業有成,看重多少年后學生還會記起他們,看重那些美好的記憶堅定證明自己也曾是一位翩翩少年……因為,教書育人的過程,不光是知識傳授的過程,更是心與心交流的過程,學生的銘記,證明了老師的付出沒有白費,證明了那些孩子們,長成了老師希望的模樣。
目前,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地需要人才和智力的支撐,我們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地需要廣大的老師堅守崗位,教書育人。這些被譽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人,他們自己做出了職業的選擇,也做出了堅守的選擇,這是他們安心、悉心塑造人類靈魂的最根本前提。
我們欣慰地看到,如孫小青那樣堅守山區教育陣地的,還大有人在,他們平凡,卻能給教育以希望,給民族的未來以希望。這個社會也為老師們設立了專門的節日,也在各個層面以各種方式給了他們至高的榮譽,尊師重教的氛圍無比濃厚。我更希望的是,更多的人能設法讓自己的老師知道,他的學生還記得他,感恩他。因為,愛,就要大聲說出來。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