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曉
有多少人愛狗,就有多少人怕狗。養狗是個人權利,但有權利就有義務,這是文明社會的基本共識。近年來,隨著市民養犬數量迅速增加,無證養犬、吠聲擾民、隨地便溺等不規范、不文明養犬行為隨處可見,也因此引發了一些矛盾甚至治安案件,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些人的養犬文明習慣尚未養成。
管好一只寵物狗,絕不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私事,而體現著治理體系的“密度”,反映治理能力的“精度”。從這個意義上講,養犬并非小事、私事,而是關乎城市文明的大事、公事,體現著一個城市的文明水平和市民素質高低。
文明養犬是養犬人的責任,不可推卸。文明養犬除了靠相關法規約束外,更要靠養犬人的自覺行動來實現。
我市相關部門將工作窗口前移,可以預約上門服務,為犬只辦理免疫證明、智能犬牌,作為一種倒逼力量,目的是逼出人們的文明養犬意識,形成人們對文明的敬畏,最終外化為文明行為。只有在長期外部約束下形成“條件反射”,才能內化為文明習慣。
便捷的方式能夠為民眾帶來更多的實惠,也能夠提升政府工作的公信力。從14日起,市公安局治安大隊將聯合城區各派出所推出上門辦理養犬許可證服務,從新聞中我們得知,在上門時,相關工作人員會帶上養犬許可便民免疫服務點的人一起前往小區,免疫證、犬牌一次辦,而且現場辦理手續更簡單。這很大程度上讓廣大養犬人得到了切身的實惠,同時也展現了相關部門為民辦實事的風采。
將群眾的需求擺上重要日程,上門服務,窗口前移,提供優質的服務,必將受到群眾的歡迎。我們期待更多的服務能夠為群眾帶來便利與幸福,能夠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與快樂,能夠讓政府的良好好形象更深入民心。
當然,文明養犬不是獨角戲,職能部門、養犬人、市民,缺一不可。只有形成各職能部門、養犬人及全體市民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大環境,人人都具有依法、文明養犬的理念和意識,我們的城市定會更加文明和諧。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