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容
農戶趙可愛自制的800多斤薯糕滯銷,一度令他愁眉不展。所幸,消息傳出去之后,許多義工、市民和愛心企業紛紛伸出援手,短時間內便為農戶解決了相關難題。
那些農產品,可是凝聚了農戶一家人好幾個月甚至一整年的心血,肩負了一家人在柴米油鹽上的希望,一旦滯銷,這一切很可能就要化為泡影。幸虧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幫助下,這些難題得到了解決。這是愛心匯聚的力量,顯示了我們這個社會互幫互助、共克難題的良好風尚。
同時,排除突發性變故導致的滯銷,我們也應該看到,農產品滯銷問題多年來一直存在,每到農戶的豐收季節,各路媒體也紛紛季節性地啟動愛心促銷模式。難題解決了,卻談不上皆大歡喜。因為感謝各方愛心的同時,我們還是沒有找出來,這售賣一空的農產品,有幾分是愛心奉獻,有幾分是市場需要?愛心能溫暖人心,但是不能代替市場。
所以市場的問題最好是在市場中解決??繍坌馁u出農產品固然可喜,如果全部靠市場賣出,那就是真正的“善莫大焉”。在市場的語境下,我們對于種什么養什么、怎么種怎么養的問題,可以歸結為兩大層面:一是讓市場決定經營方向。要發揮龍頭企業等力量,引導農戶的種養契合市場需要;二是要不斷拓寬銷售渠道,通過電商平臺等手段,不斷縮小偏遠農村地區同大市場的距離,在這些愛心行動中,我們也看到了電商平臺發揮的重要作用。
農民要致富,當然只能找土地要,這是根本。在怎樣種養上開闊視野、拓寬思路,便成了從這個根本上生發出去的觸須,這些觸須要能夠敏銳地捕捉到來自市場的所有信息。跟風種養不行,困守種養也不行,思路在哪里?就在市場!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