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懷國
社會的關愛應該抵達每一個個體,社會的公平應該體現在每一個細節,這是我們說“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前提。無障礙環境的建設,有效彌補了殘障人士在社會活動中天生的缺陷,增加了他們在生活方方面面的安全感,便利了他們同城市的發展共同進步。所以無障礙環境建設一方面是體現了城市對所有個體的尊重,一方面是實現了社會應該有的公平,成為了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
多年來,在瀏陽主城區建設以及大瑤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我市從人本精神出發,扎實推進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示范縣(市)和示范鎮工作。成功被命名為全國無障礙環境示范縣(市)和示范鎮,便是對這一系列努力的充分肯定。
必須要看到,當前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還會面臨基礎建設底子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設施維護管理有待加強等多方面挑戰。這意味著在現有的基礎上,我們的無障礙環境建設還需要查漏補缺、持續發力,讓無障礙環境建設越來越科學和細致。
接下來的工作怎樣進一步推進?筆者以為首先要體現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前瞻性,街道、大型賣場、公共交通站點等的建設,無障礙環境建設必須同步進行。然后要更具針對性,無障礙環境建設要實現同特定人群的無縫對接,可考慮創建無障礙社區、小區。再者要體現規范性,無障礙環境建設,要把好設計關、建設關、培訓關、驗收關、長效關,讓這一惠民工程真正惠民。
與城市共進步,一個都不能少。為社會的弱勢群體提供最基礎的保障,這是文明的重要環節。有了這樣的認識兜底,城市將釋放更多的善意,市民將感受更多的溫暖。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