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
所以博士被騙也可以檢驗人們,是不是有足夠的善良,去同情受害者;是不是有足夠的理性,去看待問題的本質。
3月9日,武漢市公安局鐵箕山派出所的一張《警情通報》引發網友關注。通報顯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一名博士生接到自稱是銀監會工作人員電話后,將貸款金額共計10萬余元分多次轉入對方提供的賬戶。博士意識到被騙后,隨即報警。
這么多年來,詐騙案件的詐騙手段不斷翻新,其隱秘性和精準性讓人防不勝防。按道理來說,整個社會一定是同情受害者,痛恨騙子,呼吁各方面加強對詐騙犯罪的打擊。但是這次被騙的是一名高學歷的博士,網絡的評論竟然就跑偏了,諷刺者有之,謾罵者有之,理由無非是,“書白讀了”。
的確,高學歷就意味著知識儲備更充分,學術研究更精深。但是要說高學歷者就一定不會被騙,被騙了就一定是“書白讀了”,那就實在牽強和片面。一個簡單的道理是,普通跟專業的PK,后者的勝率一定會更大。拿“行騙專業”來說,騙子對相關領域的熟稔程度、相關手段的設計、執行過程中的變數研究以及應對方案,一定是經過了無數次推演。行騙猝然降臨,博士學歷也夠嗆。
從將受害者的博士身份圈為重點,到對博士等高學歷人群的嘲諷,到對知識和教育的質疑,網絡上的部分人群一下子找到了興奮點,而且著急上火要將這種興奮轉化為一場狂歡?;蛟S,那些已經讀了好多書卻還在專業領域孜孜以求的人,其知識面和勤奮度對部分人造成了太多的心理上碾壓,這次終于被人抓住了“你也有今天”。
其實,發現博士也有諸如社會經驗不足的弱項,并不是一件壞事,起碼,這能夠警醒世人,防騙什么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也能夠讓更多人看到自己同博士的差距不是太遠,努努力,還是有希望實現自我提升。所以博士被騙也可以檢驗人們,是不是有足夠的善良,去同情受害者;是不是有足夠的理性,去看待問題的本質。
1929年錢鐘書高中畢業,報考了清華大學。結果,他國文和英語都考了滿分,數學只考了15分。沖著他的國文和英語成績,當時的校長羅家倫破格錄取了這位數學“學渣”。這一破格,成就了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學者。羅家倫校長就有起碼的善良,他不愿放棄這位文科高材生,也有充分的理性,他知道術業有專攻。
面對社會中比較普遍的問題,誰都別想置身事外,因為很可能你的嘲笑聲剛響起,麻煩就落到了自己的頭上。只有對別人的麻煩感同身受,并伸出友好的援手,我們才有可能共度難關。這就好比我們在森林迷路了,恐懼全面來襲,絕望中準備放棄的時候,突然走出一個人問你,“你知道走出森林的路嗎”,這個同樣迷路的人,他絕不是我們可以嘲笑的對象,而是和我們一起走出森林的伙伴。此時,就看我們有沒有同情對方的善良,共度難關的理性。
傳說大智者阿凡提被人問“學者和愚者有什么區別”。他說,“學者好比結滿果實的樹枝,總是低低地俯著身子,眼睛瞅著地,心里很踏實;愚者好比不結果實的樹枝,眼睛望著天,干干癟癟,腹中空虛,略微吹來一點風,就左右搖晃,來回擺動?!鄙鐣褪沁@樣一片果園,有的專注于結出果實,而有的專注于看人笑話。
生活的風雨隨時會有,愿我們每一個人在看到別人陷入困境時,都能做心里踏實的學者,而不是做左右搖晃的愚者。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