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偉
朋友家屋后有幾棵圍屋樹,長得枝繁葉茂,生態環境很是舒坦。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有幾根碩大的樹枝伸到了屋頂上,威脅著房屋和人員安全,急需進行修剪。
平時鋸砧板的甲師傅,說他可以將枝條整理好。于是雙方就施工工資、施工要求和安全生產等事項,簽訂了合同。起初兩根屋邊的枝條都順利地齊根砍下,砍至第三根伸向屋面的枝條,甲師傅為了防止枝條損壞房屋,特意用繩索從上方將枝條綁定。誰知,一鋸下去,碩大的枝條像脫韁野馬撲向房屋,砸斷房屋的兩根桁條,還“禍害”了一個屋角。朋友和甲師傅驚得臉色煞白,工作陷入僵局。
一旁有觀局者說,他認識一位乙師傅,前陣子在他親戚家整理圍屋樹,沒有對房屋造成半點損壞。
于是,朋友與甲師傅終止了合同,與乙師傅就施工工資、施工要求和施工安全等事項簽訂協議。
乙師傅找來吊車,在吊鉤上掛上吊籃,將吊臂伸向應整理枝條的末端,先將小枝條清理掉,然后一截一截將枝條修剪掉。不到半天,乙師傅“切香腸”式地將應該修剪的枝條,全部利落地修剪干凈,其間沒有出現半點紕漏。
由此看來,砍樹還是有點學問的。如果像甲師傅那樣將平時在平地上“一刀切”式的砍樹方法,運用到幫我朋友修剪圍屋樹枝條上來,勢必險象環生。乙師傅則根據工作環境,采取了看似煩瑣的“切香腸”式工作方法,圓滿地完成了工作任務。因此,我們平時做工作辦事情,切不可思想僵化,固守一種模式,而應該摒棄“一根筋”,根據時空環境的變化和事物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因事施策,講究方式方法,如期如質地完成好工作任務!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