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清流
“我吃的外賣可能不是我點的?!庇忻襟w發布了《武漢餓了么騎手為賺差價瞞天過海給顧客換菜:外賣7個菜僅1個出自下單商家》的報道。湖北武漢的王先生遭遇糟心一幕:送上門的7道菜絕大多數都不是自己下單商家提供的,而是餓了么騎手拼出來的“1+6真假餐”。3月22日,餓了么發布聲明稱,平臺已聯系消費者提供先行賠付,同時已停止該配送員的服務資格,并聯動商家向相關部門舉報。
顧客花錢消費,收到的貨卻是“李鬼”!騎手在“風里來雨里去送餐”的基礎上,還“不辭辛勞”給顧客換菜,換了之后還“深藏功與名”,這般“好心”已經被戳穿——他從一家地址不明的門店弄來餐品假冒顧客所點品牌,賺取差價36元。
很明顯,這是騎手對消費者的民事侵權行為。事情還在進一步調查中,如果查出來騎手跟黑店勾結、是掉包慣犯、且已經獲得不菲的不法收入,那么此中或許已經涉嫌違法,甚至涉嫌犯罪。相信隨著調查的水落石出,這名目前暫時“失聯”的騎手一定會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目前,平臺停止了騎手的服務資格,這是最起碼操作?,F在用戶最關心的是,對于這些“防不勝防”的平臺漏洞,能不能觀察在先,推演在先,盡最大的可能防止這樣的不愉快出現?
建立平臺,網羅商戶,吸納用戶,構筑一個強大的商業運營體,讓廣大的用戶足不出戶就享受到商家配送過來的商品,平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令人驚嘆。既然平臺在多年的成熟運營中,靠技術和服務獲得利潤,那么同樣也可以靠技術和服務切實保障用戶的權益。
騎手竟然給菜品掉包,這對于平臺來說,也是始料未及的,正如演員范偉的名言,“防不勝防啊”。只是,騎手換菜的技術含量,其實一點都不高。這給平臺提了個醒——如果堅決將用戶的利益放在心上,那么就應該下大力氣,重新查找平臺的所有漏洞,防止類似情況出現。
被騎手換了菜的王先生提出來,希望平臺上線“驗證購買明細機制”,從源頭上杜絕跑腿代購加價、以次充好情況發生。接下來,就看平臺的行動了——那是他們的責任。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