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曉
用什么方式祭奠故人,檢驗著社會文明程度,考驗著人們的素質。文明祭掃形式在改變,但我們對先人的追思和懷念始終如一。摒棄傳統陋習,樹立文明、環保的祭掃觀念,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讓清明更“清明”。
清明節是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并列的四大傳統節日。相比其他傳統節日,清明節尤為不同,既是人們親近自然、享受春天的節日,也是一個追思先輩、掃墓祭祀的肅穆節日。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鼻О倌陙?,人們在清明時節,踏青尋根,祭奠先人,不忘人之根本,體悟生命流轉,成為一種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懷念逝者的民俗。
思念從外化形式,到內化于心,天清明,人清凈。正如電影《尋夢環游記》中所言:“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鼻迕骷漓胩岢煌鼘ψ嫦鹊摹八紩r之敬”,所有外在的祭祀形式,無非都是表達思念和敬重。
祭掃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折射著人們的價值觀和社會風尚。清明節的核心是對先人的追思和緬懷,然而習俗并非一成不變,傳承清明節,首要傳承的應該是其價值內核?,F在越來越多的瀏陽市民選擇用鮮花代替燒紙錢等傳統方式祭掃,形式更為豐富、文明,也更符合清明節追思先人、傳遞親情的本義。尤其是今年清明節前夕,我市呼吁廣大市民文明祭掃,相信會有更多的市民加入到文明祭掃的隊伍中來。
當然,文明祭掃形式多樣,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屬于自己的方式去寄托哀思?;ヂ摼W時代,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通過追憶家風、緬懷先人等形式,追憶親人生前的感人故事,傳遞良好家風家訓,表達心中的懷念,宣揚家國情懷。
“祭而豐,不如養之厚?!鼻迕鞯恼嬲饬x,還應該在于將對逝者的懷念轉為對生者的關懷,而不在于用一堆硝煙彌漫的灰燼來告慰自己的內心。厚養薄葬為真孝,盡孝更應重平時。在緬懷逝者的同時,更應珍惜關愛眼前的長輩親人。
老人在世時,多盡孝心,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讓生者欣慰;老人逝去后,從儉辦喪、文明祭奠,讓逝者安息。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才是對孝道的最好傳承。更何況,蜂擁祭掃造成的擁堵、焚燒紙錢造成的火災隱患等等,本就是傳統的祭掃陋習帶來的糟粕和問題,這也有違清明節的初衷。
清明帶給我們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慰藉以及文化上的代代傳承,是一個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因子和精神載體。盡管清明祭掃屬私人活動,但一個人的行為卻能準確地折射出他的思想和靈魂。以文明的方式對待清明祭掃,“清清爽爽”“干干凈凈”地參與其中,既增強了清明祭掃的儀式感,又提升了精神洗禮的純潔度。
用什么方式祭奠故人,檢驗著社會文明程度,考驗著人們的素質。文明祭掃形式在改變,但我們對先人的追思和懷念始終如一。摒棄傳統陋習,樹立文明、環保的祭掃觀念,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讓清明更“清明”。
通過樹立科學、健康的新風,使清明祭掃成為一個環保的節日,成為一個節儉的節日,成為一個文明的節日,成為追思故人啟迪后人的節日。愿綠色祭奠在我市成為風尚,過一個綠色、文明、節儉、環保的清明節。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